微信掃一掃
放假通知
放假時間:2020年1月10日
開學來園時間:2020年2月17日
放假了
如何度過一個平安快樂的寒假?
茁瑞國際幼兒園
建議小朋友們
完成這套豐富的寒假計劃
四個學會 學會生活 要求小朋友們生活要有規律,什么時間該做什么要像在幼兒園一樣遵守規則。建議中、大班的小朋友,在成人的指導下,做個小小的寒假計劃。 學會做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如小班幼兒學習自己穿衣、系扣、穿襪,中、大班幼兒學會疊被子、整理衣物、收拾餐具、洗襪子等,鼓勵小朋友幫助父母和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 學會交往 讓幼兒在與成人或同齡伙伴及客人接觸中,學會有禮貌,與人交流,大方地展示自己的才藝和作品,使幼兒感受與他人交往的樂趣。 學會學習 鼓勵小朋友們通過與自然的接觸,學習更多“活”的知識。 寒假期間·9個壞習慣 寒假里,離開了有規律的幼兒園環境,再加上春節,更是孩子容易放縱的時候。在不到一個月的假期時間,就會生出壞習慣,著實令父母頭痛。 睡懶覺 偶爾睡個懶覺不是大問題,如果天天睡懶覺,最基本的起居作息就會亂,連帶著吃飯、游戲、學習……什么都跟著亂。之所以把睡懶覺列在寒假壞習慣的第一位,主要是在于它昭示著寒假壞習慣的最大根源:失范,就是沒了規矩。 對策:睡懶覺這件事,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,而是每天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,而不是任由孩子想睡到什么時候就睡到什么時候。 吃零食 在春節期間,父母對此也比較放松。吃多了零食,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,有的父母在這時候會生氣,飯桌就變成了“戰場”。 對策:事先商議好一個比較合理的飲食方案,比如每天可以吃一點什么東西、吃多少,別人給零食時怎么處理,等等。 看電視 把看電視排在寒假壞習慣的第三位,是因為這是一件孩子常常想做而遭到父母禁止、因此發生許多沖突的事情。如果孩子已經懂得上網,做父母的可能還會擔心他“沉迷于網絡”甚至“染上網癮”。 對策:最好的辦法還是和他“談判”,得出一個大家相對來說比較能夠認可的方案,因為是他親自參與制定的,他就會有意愿去遵守。 “宅”在家 看電視+吃零食+窩在家。容易發胖不說,精神狀態也不會好。其中也有家長的原因,怕孩子凍著了,稍微冷一點就讓孩子在家,其實是不對的。 對策:父母有空可以帶著孩子逛逛,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。父母上班時,要請看護人多帶孩子出門玩,可以鼓勵孩子跟小區里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,小孩子之間的追逐打鬧,自有他們的樂趣,也達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。 注意不要給他太多“不可以”,玩的時候讓孩子盡興,不要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。 兩面派 爺爺奶奶、姥姥姥爺帶孩子的情況,可能會過分溺愛,一方面助長了孩子的一些壞毛病,另一方面,如果父母和這些看護人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看法、做法不一致,小孩子可是很會察言觀色的,容易變成小小“兩面派”。 事實上這種不一致會給孩子造成混亂的感覺,對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長很不利。 對策: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穩主意,然后和別的看護人溝通,保持一致性。每天晚上不妨趁著一起吃飯開一個小小的家庭會議,把孩子在這一天里的表現說一說,大家評議評議,不帶批評色彩,更不是開“批斗大會”,只是把事情都拿出來讓大家知道,讓一切都變得公開、透明。當然,著重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,是很重要的。 依賴心 孩子在幼兒園已經會自己吃飯、上廁所、收拾東西了,寒假待在家里,尤其是在老人照管的情況下,又變得事事依賴。 對策: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,盡量讓他獨立完成。家長要有耐心,可以陪伴他,但要讓孩子自己慢慢做,傳遞給他的信息是:“你可以做好哦,我相信你?!睂Υ笠稽c的孩子,甚至反過來,還可以讓他幫大人一點忙,孩子會因為自己可以承擔一定的責任,而感到很自豪。 人來瘋 自己在家的時候好好的,一旦帶出去,或者有親戚朋友來家里玩,到了人多的場合,就變得任性起來。要不然就瘋得不得了,大喊大叫的,或者對人不太有禮貌,或者不讓別人好好說話,一定要插進來,弄得父母很尷尬;要不然就表現得很“拗”,一定要這樣、那樣的。 不然就撒嬌、耍賴、發脾氣,讓人很下不來臺;再或者有很強的表現欲,什么事情都要“我來、我來!”尤其是在有別的小朋友的場合,一定要大家都注意他、說他最好。 對策:“人來瘋”的背后,很可能是孩子受到的關注不夠多,在解決這個問題上,關鍵還在平時。不過即便如此,遇到人多熱鬧的場合,小孩子變得興奮起來,也是常有的事,對此父母只需要用平靜的口吻簡單地告訴他“要講禮貌”、“不要打擾到他人”,等等,就可以了。 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場合過分地訓斥孩子,這會很傷他的自尊心,切忌切忌! 臭脾氣 作息紊亂和“宅”在家中的副作用,就是能曬到太陽的時間少了。光照不足不僅不利于鈣質吸收,還會引起抑郁癥狀。你可別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狀態不佳、脾氣臭臭呢!沒準就是抑郁的表現。 對策:為什么小朋友在幼兒園和學校就會遵守規矩,在家就肆無忌憚。其實是因為,家更讓他有歸屬感和安全感。這不見得是壞事。但也需要給他建立一定的規則和秩序,這樣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。 物質欲 春節大部分家長習慣給孩子派發壓歲錢,大部分家長也都會給孩子買新衣服、新玩具什么的,親朋好友來家里玩,往往會給孩子買點禮物。這些都會助長小孩子對物質的欲望。 最糟糕的情況是,父母平時不太有時間陪孩子,借著假期、節日,就使勁給他買東西作為補償,其實不是在對孩子好,只不過是給自己一點心理安慰罷了,卻造成孩子要東西的壞習慣。背后的心理動因是,他覺得給他買東西就是對他好的表示,心理上的匱乏靠物質來補。 對策:壓歲錢作為一項風俗可以保留,但要告訴孩子,應該向每一位給他壓歲錢的長輩表示感謝,不要讓他覺得這是自己“理應”得的。 至于討要東西這個壞習慣,單單批評教育是不夠的,父母最好不要用“買東西”這種方式來對孩子好,也請爺爺奶奶、姥姥姥爺不要給孩子買太多東西,多花點時間陪他玩玩,給予他心理上的滿足感,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。
1.家長要監護到位,始終保持孩子在視線與監管范圍內,防止無人照管、放任自流;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家內、車內。 2.加強家中電源、燃氣、熱水器等用品的安全防范措施,教育幫助孩子正確使用,防止觸電、中毒、燙傷等事故。 3.做好家庭陽臺、窗臺、樓頂平臺等區域安全防范措施,教育孩子不攀爬,謹防摔傷、墜落;教育孩子不向樓下拋扔物品。 4.將易燃易爆、鋒利、高溫、有毒或別的對孩子有危害的物品、玩具及家中藥品放置好,不讓孩子接觸玩耍。教育孩子不隨意把東西放進口、耳、鼻中,不隨意把東西套住頭和脖子。 5.教育孩子不食用不衛生的飲食,少吃甜、咸、油炸食品,不暴飲暴食。 6.教育孩子與人友好相處,不能抓、咬、打他人。 7.外出時,引導孩子遵守交通規則、乘車要求,注意安全;不讓孩子獨自在水邊、馬路邊等危險區域玩耍;教育孩子不逗打貓、狗等動物。 8.教育孩子不讓他人看、拍攝、觸摸自己的隱私部位。 9.教育孩子若在公共場所走散,應留在原地等待或向警察求助。不接受陌生人的飲食或禮物;被陌生人強迫帶走時要向人群密集處逃跑并大聲呼救。 10.教育孩子記熟自己的姓名、住址及家長的姓名、電話、單位,并能表達清楚。 地址:張北縣錦繡華城西南門進100米處 電話:18201660288(微信同號) 0313- 5321888 Q Q:1510804904 郵箱:1510804904@qq.com
自定義html廣告位